2025 年 4 月 7 日,珠海—— 珠海市横琴新区宣布,历时 18 个月建设的 "智慧排水管网升级工程" 全面竣工。该工程新建 / 改造排水管道 120 公里(HDPE 双壁波纹管 75 公里、球墨铸铁管 45 公里),配套建设智能泵站 8 座、水质监测站 20 处,标志着横琴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实现 "源头减排 - 过程控制 - 系统治理" 全链条智慧排水的国家级新区。
横琴新区作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原有排水系统存在三大痛点:
-
管道老化导致年均污水外溢事故超 50 起;
-
雨季内涝影响 3.2 平方公里核心商务区;
-
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波动大,影响处理效率。
本次工程投资 15.8 亿元,以 "海绵城市 + 数字化" 为核心理念,目标实现:
-
排水能力提升至 50 年一遇标准;
-
初期雨水污染负荷削减率达 60%;
-
管网漏损率控制在 1.5% 以内。
-
源头减排:在居住区建设 120 个绿色屋顶、35 处生物滞留设施,年均削减径流峰值 30%;
-
过程控制:采用 "HDPE 波纹管 + 混凝土检查井" 组合,通过智能调节阀实现雨污分流精准调控;
-
末端治理:新建再生水厂配备 MBR 膜处理技术,出水水质达地表水 IV 类标准。
针对地下管网密集区域,创新采用 "紫外光固化修复 + 螺旋缠绕内衬" 组合工艺:
-
修复直径 300-1200mm 管道 42 公里,施工周期缩短 40%;
-
引入机器人 CCTV 检测,实现管道缺陷精准识别与三维建模。
-
部署 5000 个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水位、流量、水质等参数;
-
AI 算法预测内涝风险,提前 2 小时发布预警;
-
移动终端 APP 支持市民上报积水点,形成 "全民管水" 格局。
-
消除黑臭水体 12 条,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提升至 98%;
-
再生水利用率达 40%,年节约优质水资源 2000 万吨。
-
内涝面积减少 85%,核心区暴雨积水时间从 2 小时缩短至 15 分钟;
-
智慧调度系统降低泵站能耗 25%,年节省电费超 300 万元。
-
带动本地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增长 18%,培育 3 家专精特新企业;
-
吸引 2 家智慧水务独角兽企业设立研发中心。
珠海市水务局局长表示:"横琴项目验证了 ' 韧性管材 + 智能运维 ' 的可行性。未来将推广 HDPE 缠绕结构壁管等新型材料,探索碳纳米涂层在耐腐蚀领域的应用。"
项目引入港澳技术标准:
-
采用香港渠务署《水务设施管理手册》进行验收;
-
澳门工程师团队参与智能系统算法优化,实现湾区标准互认。
结语
横琴智慧排水系统的建成,不仅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 "治水样本",更标志着我国城市排水管理进入数字化、精细化时代。通过材料革新、技术集成与管理创新,这张 "地下智慧网" 正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 "双碳" 目标推进,排水管道行业将持续向低碳化、智能化方向升级,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