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7 日,呼和浩特市—— 作为呼和浩特市招商引资重点配套工程,内蒙古能源集团金山电厂至金桥开发区工业供汽项目迎来关键节点。截至目前,厂外蒸汽管道累计开工 20 公里(全程 32 公里),已完工 16 公里,其中穿越铁路、公路等复杂地段的施工均按计划推进,预计 2025 年 6 月实现全线贯通。这一项目的顺利实施,标志着呼和浩特市在工业基础设施升级和绿色能源转型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该项目是呼和浩特市 “十四五” 规划的重点工程,旨在通过集中供汽替代分散燃煤锅炉,推动工业园区节能减排。管道全线采用高压无缝钢管(如 20G、15CrMo 材质),设计压力 10MPa,可满足金桥开发区内化工、食品加工等企业的高温蒸汽需求。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供汽量达 120 万吨,替代燃煤约 10 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13 万吨。
管道跨越土左旗、玉泉区、赛罕区 3 个行政区和 29 个自然村,需穿越 2 处铁路、6 处省级公路及 12 处市政道路。施工团队采用 “分段式施工 + 定向钻穿越” 技术,在保障交通畅通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农田和生态的影响。例如,在穿越某生态保护区时,采用非开挖顶管工艺,将地表扰动面积降低 90%。
项目引入 BIM 建模技术,实现管道走向、坡度的精准设计,并通过无人机巡检实时监控工程进度。在焊接环节,采用 TIG 全自动焊接工艺,结合超声波探伤检测,确保焊缝合格率达 100%。同时,配备智能监测系统,实时采集管道温度、压力数据,提前预警潜在风险。
为降低热损失,管道采用 50 毫米厚纳米气凝胶保温层,配合智能疏水阀组,热效率提升至 95% 以上。此外,热力补偿设计通过动态计算热膨胀量,配置波纹补偿器,避免管道因温度变化产生应力破坏。
呼和浩特市政府牵头成立跨部门协调组,统筹解决拆迁、审批等难题。例如,针对涉及 23 处拆迁的居民区,采用 “先安置后施工” 模式,保障居民权益的同时加速工程进度。
项目带动本地钢材、建材、物流等行业发展,累计创造就业岗位 500 余个。施工方负责人表示:“我们优先采购本地企业生产的钢管和保温材料,仅钢材采购量就达 8000 吨,为区域经济注入活力。”
项目建成后,金桥开发区企业可享受到稳定、清洁的蒸汽供应,预计每年为企业节省能源成本超 2000 万元。同时,替代分散锅炉将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89.7 吨、氮氧化物 125 吨,助力呼和浩特市空气质量提升。
随着 “双碳” 目标推进,蒸汽管道安装行业正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内蒙古能源集团相关负责人指出:“我们在项目中应用机器人焊接、无人机巡检等技术,不仅提升效率,更响应了国家对新型基础设施的要求。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氢能管道、二氧化碳输送等前沿领域,为能源革命提供支撑。”
结语
金山热电工业供汽项目的推进,不仅是一项基础设施工程,更是呼和浩特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技术创新、政企协同和民生导向,该项目为全国同类工程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随着管道的逐步贯通,呼和浩特市将以更优质的营商环境和生态环境,迎接新一轮产业升级机遇。